诗词格律(诗律、平水韵、词韵、词谱、平仄查询帖)

挂得好,可以随时看看。

我补一个,可以大略查看古韵平仄的东东。

http://www.5ilog.com/cgi-bin/mz/poetry/dispingze.asp

TOP

给顶起来~

TOP

谢谢站长和流云版支持!

词的压韵    作者不详

注意:此文仅用以明确理论概念,具体填词请参照词谱。

词的押韵方式比诗复杂,而且变化很多。大约可分下列十一类。

  (1)一首一韵:和近体诗的押韵方式相同,一韵到底,这在词中居大多数。如《渔家傲》:
  “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四面边声连角起。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。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羌管悠悠霜满地。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”(范仲淹)

  (2)一首多韵:如《菩萨蛮》:
  “平林漠漠烟如织,寒山一带伤心碧。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玉阶空伫立,宿鸟归飞急。何处是归程?长亭更短亭。”(李白)
  用两仄韵两平韵,这在词中也是比较常见的。一首词用韵最多的要算《离别难》:
  “宝马晓鞴雕鞍,罗帷乍别情难。那堪春景媚,送君千万里。半妆珠翠落,露华察。红蜡烛,青丝曲,偏能勾引泪阑干。良夜捉,香尘绿,魂欲迷,檀眉半敛愁低。未别,心先咽,欲语情难说。出芳草,路东西。摇袖立,春风急,樱花杨柳雨凄凄。”(薛昭蕴)
  “鞍”、“难”、“寒”、“干”为一韵;“媚”、“里”为一韵;“烛”、“曲”一韵,“促”、“绿”为一韵;“迷”、“低”、“西”、“凄”为一韵;“别”、“咽”、“说”为一韵;“立”、“急”为一韵,共七部韵,交互错杂,最为复杂少见。

  (3)以一韵为主,间押他韵:如《相见欢》:
  “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。剪不断,理还乱。是离愁。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。”(李煜)
  此词即以平韵“楼”、“钩”、“秋”、“愁”、“头”五韵为主,间入仄韵“断”、“乱”二韵为宾。又如《定风波》:
  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(苏轼)
  此词即以平韵“声”、“行”、“生”、“迎”、“晴”五韵为主,间入“马”、“怕”二仄韵,“醒”、“冷”二仄韵,“处”、“去”二仄韵为宾。

  (4)同一韵部平韵仄韵通押:同部平仄韵,如“东”协“董”、“送”。“支”协“纸”、“寘”,“麻”协“马”、“祃”等都。称作“同部三声叶”在词中最常见的,有《西江月》、《哨遍》、《换巢鸾凤》等调。如《西江月》:
  “照野弥弥浅浪,横空隐隐层霄。障泥来解玉骢骄,我欲醉眠芳草。可惜一溪风月;莫教踏碎琼瑶。解鞍欹枕绿杨桥,杜宇一声春晓。”(苏轼)
  “霄”、“骄”、“瑶”、“桥”四平韵,与“草”、“晓”二仄韵,都同在第八部。
  这类平仄通协的词调,以平韵与上、去韵通协者为多,平韵与入韵通协者甚少。这是因为在宋词中入声韵往往独用,不与他韵通用。

  (5)数部韵交协:如《钗头凤》:
  “红酥手,黄縢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东风恶,欢情薄。一怀愁绪,几年离索?错!错!错!春如旧,人空瘦,泪痕红浥鲛绡透。桃花落,闲池阁。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。莫!莫!莫!”(陆游)
  此词即以上片的“手”、“酒”、“柳”与下片的“旧”、“瘦”、“透”相协,又以上片的“恶”、“薄”、“索”、“错”与下片的“落”、“阁”、“托”、“莫”相协。

  (6)叠韵:如《长相思》:
  “汴水流,泗水流,流到瓜洲古渡头,吴山点点愁。思悠悠,恨悠悠,恨到归时方始休,月明人倚楼。”(白居易)
  叠二“流”字、二“悠”字。

  (7)句中韵:宋词在句中押韵的例子很多。如柳永《木兰花慢》上下片的第六七句:“云衢见新雁过,奈佳人自别阻音书”,“归途纵凝望处,但斜阳暮霭满平芜”;又如《惜分飞》的上下片结句,毛滂作“更无言语空相觑”,“断魂分付潮回去”;汪元量作“泪珠成缕眉峰聚”,“断肠解赋江南句”等等都是。
  句中押韵有两三字一韵的,如苏轼《醉翁操》:“琅然清圆谁弹,响空山无言。”吴文英《三姝媚》过变:“春梦人间须断,但怪得当年,梦缘能短”:又《高阳台》:“孤山无限春寒”。

  (8)四声通协:上举各例平仄通协,只是举上、去协平的,此外还有入协上、去之例。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说:“稼轩《贺新郎》词:‘柳暗凌波路,送春归、猛风暴雨,一番新绿。’又《定风波》词:‘从此酒酣明月夜,耳热。’‘绿’、‘热’二字皆作上、去用,与韩玉《贺新郎·咏水仙》以‘玉’、‘曲’协‘注’、‘女’,《卜算子》以‘夜’、‘谢’协‘节’、‘月’,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。”词中四声通押,敦煌曲中已有。《云谣集》中有《渔歌子》(“洞房深”)一首,全首都是上、去韵,只有第三句“寞”字入声;又《喜秋天》(“芳林玉露催”)一首,全部是入声韵,只有末句“土”字上声。这二首可说是词中四声通押最早之例。但词中四声通押最多见的,是金、元人的词。

  (9)平仄韵互改:
  (甲)平韵与入韵平、入两韵,本可相通,所以又可以互改。如李清照《词论》说:“近世所谓《声声慢》、《雨中花》,既押平声,又押入声。《玉楼春》平声,又押上、去声,又押入声。”这些是平韵改入韵的。此外又有入韵改平韵的,如《满江红》本押入韵,姜夔始改押平韵。他的《满江红》词序说:“《满江红》旧调用仄韵,多不协律。如末句云‘无心扑’三字(周邦彦《满江红》论):“最苦是蝴蝶满园飞,无心扑”),歌者将‘心’字融入去声,方谐音律。予以平韵为之,末句云‘闻佩环’,则协律矣.”
  (乙)平韵与上、去韵改平韵为上、去韵的,如五代毛熙震有平韵《何满子》,北宋毛滂则改为上,去韵。又如辛弃疾《醉太平》,赵彦端《沙塞子》,杨无咎《人月圆》,晁补之《少年游》,宋祁、杜安世《浪淘沙》,曹勋《金盏倒垂莲》,陈允平《昼锦堂》等,都是把原调的平韵改用上,去韵。
  改上、去韵为平韵的,如陈允平《永遇乐》自注:“旧上声韵,今移入平声。”又《绛都春》自注:“旧上声韵,今改平音。”此外如吴文英有平韵《如梦令》,平韵《借黄花慢》;陈允平有平韵《祝英台近》;晁补之有平韵《尉迟杯》;赵彦端有平韵《五彩结同心》,这些词调本来都是押上去韵的。
  (丙)入韵改上、去韵改入韵为上、去韵的,在宋词中甚少。如《霜天晓角》,本协入声,辛弃疾、葛长庚、赵师侠三人却填作上、去。姜夔《疏影》本协入声,彭元逊改名《解佩环》,则改协上、去。不过这些都是前人偶误,不是通例。

  (10)平仄韵不得通融:有些词调决不可通融。
  甲、限用平韵的词调有:《十六字令》、《南歌子》、《渔歌子》、《忆江南》、《捣练子》、《浪淘沙》、《江南春》、《忆王孙》、《江城子》、《长相思》、《醉太平》、《玉胡蝶》,《浣溪沙》、《巫山一段云》、《采桑子》、《阮郎归》、《朝中措》、《眼儿媚》、《人月圆》、《柳梢青》、《太常引》、《少年游》、《临江仙》、《鹧鸪天》、《小重山》、《一剪梅》、《唐多令》、《破阵子》、《行香子》、《风八松》、《八六子》、《满庭芳》、《喝火令》、《金人捧露盘》、《水调歌头》、《凤凰台上忆吹箫》、《汉宫春》、《八声甘州》、《扬州慢》、《高阳台》、《锦堂春慢》、《寿春楼》、《忆旧游》、《夜飞鹊》、《望海潮》、《沁园春》、《多丽》、《六州歌头》等。
  乙、限用仄韵的词调有:《如梦令》、《归自谣》、《天仙子》、《生查子》、《醉花间》、《点绛唇》、《霜天晓角》、《伤春怨》、《卜算子》、《谒金门》、《好事近》、《忆少年》、《忆秦娥》、《烛影摇红》、《醉花阴》、《望江东》、《木兰花》、《鹊桥仙》、《夜游宫》、《踏莎行》、《钗头凤》、《蝶恋花》、《渔家傲》、《苏幕遮》、《淡黄柳》、《锦缠道》、《酷相思》、《解风令》、《青玉案》、《千秋岁》、《离亭燕》、《粉蝶儿》、《御街行》、《祝英台近》、《蓦山溪》、《洞汕歌》、《惜红衣》、《法曲献仙音》、《满江红》、《天香》、《声声慢》、《黄莺儿》、《剑器近》、《醉蓬莱》、《暗香》、《长亭怨慢》、《双双燕》、《宴山亭》、《念奴娇》、《绕佛阁》、《绛都春》、《桂枝香》、《翠楼吟》、《霓裳中序第一》、《水龙吟》、《石州慢》、《瑞鹤汕》、《宴清都》、《齐天乐》、《雨霖铃》、《眉妩》、《永遇乐》、《二郎神》、《拜星月慢》、《西河》、《西吴曲》、《望远行》、《疏影》、《摸鱼儿》、《贺新郎》、《兰陵王》、《六丑》、《夜半乐》、《宝鼎现》、《莺啼序》等。
  丙、有些词调可以押平韵,又可以押仄韵,但若押仄韵则必须是入声、不可用上、去声。如《霜天晓角》、《庆春宫》、《忆秦娥》、《庆佳节》、《江城于》、《柳梢青》、《望梅花》、《声声慢》、《看花回》、《两同心》、《南歌子》等。

  (11)协韵变例:如辛弃疾有《水龙吟》“用些语再题瓢泉”一首,每句韵脚用一“些”字,而在其上一字押韵。这是学《楚辞·招魂》体。蒋捷亦有《水龙吟》“效稼轩体招落梅之魂”一首,协法与辛词同。又如黄庭坚有《阮郎归》“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”一首,“福唐独木桥体”不知何谓,此词共八韵,其中四韵都用“山”字。金元好问也有《阮郎归》独木桥体一首,协法与黄词同。黄庭坚又有《瑞鹤仙》一首隐括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,通首韵脚都用“也”字,这是独木桥体的一种变格。此后方岳、赵长卿都有全押“也”字的一首《瑞鹤汕》;石孝友有全押“你”字的一首《念奴娇》;蒋捷有全押“声”字的一首《声声慢》;辛弃疾有全押“难”字的一首《柳梢青》;刘克庄有全押“省”字的六首《转调二郎神》。但这类词通首同以字为韵,实际上等于无韵。

TOP

呵呵,别客气,直接称呼流云就可以了。

TOP

虫儿辛苦!是该多挂些这样东西,方便学习!
我们一起前行,分享阳光分享风雨,岁月终将把今天交给昨天,然而心中始终铭记着不老的信念。

TOP

以下是引用梅岭雪在2006-12-18 11:15:19的发言:  虫儿辛苦!是该多挂些这样东西,方便学习!

梅岭雪版主好。这是工具帖。有新帖子上来,首先得对照格律。——因为往往一首诗词可以有N种格式,所以不能不备哦。~~~问好!谢谢支持!

转贴:诗钟  (作者:吟华诗联学苑
    一、钟义
    昔人敲钟,规律极严,拈题时,缀钱于缕,焚香寸许,承以铜盘,香焚缕断,钱落盘鸣,以为构思之限,故名“诗钟”,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。钟虽小品,惊天地,泣鬼神,征夫怨妇之思,怀乡忧国之感,均可流露于寥寥十四字中,变化无穷,奥妙莫测,固属雕虫小技,亦洋洋乎大观,或谓此中兴味,胜诗十倍,经验之语也。
    二、钟意
    诗钟固重对仗,尤重立意,无意义之诗钟,谓之“哑钟”,敲之不响,唱之无味。盖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,决难引人入胜,粤派之弱点,即在于此。故正宗之诗钟,须有诗之声调风格,置之于诗中,则为名诗,置之于钟中,则为名钟。或谓诗钟,须有起承转合之势,未免言之过甚,盖诗钟为七律诗之一联,古人名联,或对描事物,或直舒怀抱,绝少于一联中,备有起承或转合之势也。
    三、钟派
    清初闽人,已有此制,名日“改诗”,即改律句绝句之七言诗而为两句也,此种改诗,或有称之为单羊角对百衲琴,雕玉双钩者,要皆不如诗钟名称之普遍。诗钟向有闽派、粤派之分,两派之争至今未息,闽派重空灵尚意义,粤派重典实尚对仗,平心而论,两派各有所长,能化粤派之典实,而兼闽派之空灵,斯为上乘,忆粤人蔡乃煌为钟坛宿将,且以敲钟得官,然每阅及粤派钟卷,即投之于簏中。故粤、闽两派之分,亦非限于人地也。近人林熊祥先生,对于诗钟之意见主张宽大其门径,使成为一种较绝句更为锤炼之诗,而侪于一般诗歌之列,善于此道者,多抱同感,若能别树一帜,使此铁钟而成为原子钟,不可谓非艺术界之一大改进也。
    四、钟社
    独起敲钟,兴味索然,故欲敲钟,必先集社,钟社之设,并无若何组织,亦无任何作用,不过文人墨士,藉以发舒怀抱,联络感情而已。近数年来,台、港两地,钟社之多,竟达四十余处,可谓盛矣。岂欲敲醒国魂欤,激扬民气欤,余拭目以俟之。
    五、钟眼
    钟眼须稳,务求不能移易,例如联与连,不得相混,用连?则可,用联?则不可,与榻,不得相借,用东则可,用东榻则不可。钟眼,更以有来历为佳,例如“千雪”一唱“千眼西方般若佛;雪肤南内太真妃。”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,雪肤出自长恨歌“雪肤花貌参差是”。钟眼如不相称,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,上例“千”与“雪”绝不相称,而以“眼”、“肤”承对,可称能手。
    六、钟题
    普通拈题,常用抽字及翻书等法,以昭公允,分咏事物者,于书中翻出两事物,嵌字格则于书中任翻数字,作为钟题,绝少由每人自出题目也。分咏、合咏不可犯题面字,例如分咏“元宵”、“蝶”。则钟句须避用“元宵蝶”三字。分咏合咏事物,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,例如“象、扇”分咏。若用大兽、交趾兽、挥羽、羽毛、一羽、裁纨等字,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,决难得到佳句,且易失去题意。例如“争钦挥羽运奇谋”、“指挥一羽定三分”明明是咏卧龙而非咏扇也。钟题可任意加以某种限制,以增兴趣,如合咏“竹”限用一“毛”字,则钟联中,须有“毛”字。反之,亦可禁用“虚节风月?竿箨君妃栽”十字,则钟联中须避用此十字也。此外,尚有更严格之限制者,即钟题虚字而限实用,例如“而了”二唱,则须实用“吉了”、“以而”;“若于”二唱,则须实用“兰若”、“杜于”;“若然”二唱,则须实用“巨然”、“贺若”等等,方为合格,文人墨客,兴到之余,好用其极也。分咏、合咏,以切正本题不能移咏别人别物者为原则,严格言之,咏狗者不能移到犬,咏冠者不能移到帽。
    七、钟典
    古人名句,多用常语而不用典,如“露从今夜白;月是故乡明。”语虽浅近,意则深长,诗钟亦何独不然,不得已而用典,既忌过僻,而点题亦极严格,咏“履”不能引用“鞋”典,咏“眼”不能引用“目”典,以原典有履字眼字者为合格,如“象、扇”分咏,引用焚身典,多有以牙代齿者,殊为不妥,盖原典是齿而非牙也。钟贵典丽堂皇,引用僻典固不宜,即稗官野史之章回小说,亦须避用为宜。
    八、钟句
    诗钟常因限于题字及题字之位置,而造句煞费苦心。总之,以字字不落空,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。例如“两空”六唱“不住猿声啼两岸;但闻人语响空山。”字字出自唐诗,字字不能移易,可称闽派中之佳制。基此理由,若能分集古人诗句,或古人诗意,且对仗工整,而切合题意者,较之自造,尤胜一筹。造句之技术,尤贵奇峰突出,例如“红豆啄残鹦鹉粒;碧梧栖老凤凰枝。”若易以“鹦鹉啄残红豆粒;凤凰栖老碧梧枝。”则较平实无奇矣,当年杜老,亦何曾不推敲及此乎。钟句避用叠字,盖仅仅十四字之小品,一字千金,不宜浪费半字,若以钟眼而叠字,则更不可,如“元旦”四唱,倘用元元、旦旦之叠字,则为三唱乎,抑为四唱乎。分咏事物之造句,常因两事物之相距过远,而难于落笔者,于此时须先觅对字,再就对字而构思,例如分咏“汉光武、燕”。先觅赤帻、紫襟等之对字,分咏“牧童、蛇”先觅骑牛、吞象等之对字,则自易落笔矣,惟追求对像,须下工夫,务使有鸳鸯交颈、鸾凤和鸣之妙,不可有彩凤随鸦、鲜花插粪之嫌。
    九、钟对
    诗钟固重立意,并重对仗,有半字之差者,即非上乘。以虚对虚、实对实、地名对地名、姓名对姓名、颜色对颜色、朝代对朝代为工整。若字面亦能相对,如放翁对茂叔,司马对卧龙更佳。诗钟虽为诗之一联,然切忌流水对法,而对仗亦不宜假借,例如
    身无彩凤双飞翼;心有灵犀一点通。
    春蚕到死丝方尽;蜡炬成灰泪始干。
    在诗则为名句,在钟则嫌其以“翼”对“通”。以“春蚕”对“蜡炬”,不能合格。惟如前例,以“人语”对“猿声”,两字连用,借对一字者,则无不可。而双用常语,如“天地”对“古今”,“春秋”对“江汉”,则更无不可。
    诗钟常有以字面相对而假借者,例如“重九”五唱,“昂藏愿拜重瞳象;谄媚宁容九尾狐。”“象”与“狐”,字面相对而实不对,虽极巧妙,亦以少用为上。盖“九尾狐”为一固定名词,而“重瞳象”则否,难免对仗不称之嫌。此外,以一物对两物者,谓之“三脚钟”,例如“风云”对“秋月”,“雨露”对“春烟”,风云、雨露,各为二物,而秋月、春烟,各为一物,在律诗中尚嫌不称,何况诗钟。
    出比、对比,须凑合天然,铢两悉称,若一比堂皇,一比纤巧,一比如天,一比如井,彼此失衡,谓之“跛脚钟”,作者最易犯此通病,故往往一比自然,一比则生硬,一比如香象渡河,一比则如黠鼠偷油,一比吓煞夫人,一比则跪在?下。初抱“句不惊人死不休”之奢望,卒之反有“满城风雨近重阳”之叹,若能先从平易处着笔,则可减少此种困难也。出比用典,则对比亦须用典,而典故时代,不宜相距过远,如以三代典故属对三代典故固佳,即属对秦汉典故亦可,若两时代相距过远,或引用典故之内容,彼此失衡,均为小疵。盖以吴道子之钟馗与潘雅声之美人,并悬于书室中,终觉不称也。
    十、钟律
    诗律要细,钟亦何独不然,古人律诗,求其最合诗钟之条件者,惟少陵耳。如
    旌旗日暖龙蛇动;宫殿风微燕雀高。
    笋根稚子无人见;沙上凫雏傍母眠。
    江上小堂巢翡翠;苑边高冢卧麒麟。
    老妻画纸为棋局;稚子敲针作钓钩。
    江间波浪兼天涌;塞上风云接地阴。
    波飘菇米沉云黑;露冷莲房坠粉红。
    羞将短发还吹帽;笑倩旁人为正冠。
    蓝水远从千涧落;玉山高并两峰寒。
    岸容待腊将舒柳;山意冲寒欲放梅。
    刺绣五纹添弱线;吹葭六管动飞灰。
    五更鼓角声悲壮;三峡星河影动摇。
    花径不曾缘客扫;蓬门今始为君开。
    盘餐市远无兼味;樽酒家贫只旧醅。
    海内风尘诸弟隔;天涯涕泪一身遥。
    北极朝庭终不改;西山寇盗莫相侵。
    诸联,若置之于钟中,称之为“钟圣”,谁曰不宜。而“旌旗日暖龙蛇动;宫殿风微燕雀高”一联之浑雄庄晒,尤可作为首选之标准也。
    十一、钟声
    香港钟声多,而台湾更多,真有“姑苏城外寒山寺;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之感,顾名思义,诗钟之声调,须和谐而响亮,始足发人深省,因之平仄不可失调,第一字可不论,第三第五字则必论,出比第三字可不论,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,例如“珠帘暮卷西山雨;画栋朝飞南浦云。”、“巫峡啼猿数行泪;衡阳归雁几封书”在诗固称名句,在钟则嫌数字拗韵,而“南”字失调也。至若对比第三字,应平而用仄,在古人七律诗中,尚不多见,况于钟乎。
    十二、钟评
    评选诗钟,为一难事,见仁见智,各有不同,惟古人名句,传诵至今,犹众囗同声,盖文艺自有其客观之优点,绝非成见或感情所能左右也。尝读唐司空图所列《诗品》二十四种,见地极高,可作诗钟评选之标准,即雄浑第一、冲淡第二、沉着第三、高古第四、纤?第五、典雅第六、洗炼第七、劲健第八、绮丽第九、自然第十、含蓄第十一、豪放第十二、精神第十三、缜密第十四、疏野第十五、清奇第十六、委曲第十七、实境第十八、悲慨第十九、形容第二十、超诣第二十一、飘逸第二十二、旷达第二十三、流动第二十四。捐除成见。破除情面。执此尺以量之。可无遗恨矣。
    十三、钟格
    概说
    诗钟格式,可分:合咏格、分咏格、笼纱格、嵌字格四类。而嵌字格又分:凤顶、燕颔、鸢肩、蜂腰、鹤膝、凫胫、雁足、魁斗、蝉联、辘轳、比翼、汤网、云泥、鼎峙、晦明、碎锦、双钩、四皓、五姐、六逸、七贤、八龙、九老等格,分述于左。
    (一)合咏格
    即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,以不犯题字为原则。亦有例外者,并得随意加以某种限制,例如。
    花落知多少:合咏,不犯题字
    绣坏料添红一片
    锦茵应减绿三分
    凄凉墙外飘难数
    狼藉阶前扫几回
    (二)分咏格
    即分咏事物也,以不犯题字为合格,例如
    岳飞、虎:分咏
    画尔不成翻类犬
    字之曰举并称鹏
    笔、邮票:分咏
    万国花封元首相
    五云草判黑头公
    (三)笼纱格
    即将题字暗藏于钟联中,隐约如见,呼之欲出,例如
    左易:笼纱格
    牙因知味承恩幸
    思未能言擅赋才
    (四)嵌字格
    1、凤顶格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,所谓“一唱”也,例如
    人鸟:一唱
    人凭赤血羸犹健
    鸟到青云倦亦飞
    2、燕颔格即将两题字分?于每句之第二字,所谓二唱也,例如
    醉吟:二唱
    臣醉酒能倾一石
    客吟诗已载三车
    3、鸢肩格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。所谓三唱也。例如
    红豆:三唱
    灯光豆灺劳人草
    楼影红飞思妇花
    4、蜂腰格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。所谓四唱也,例如
    元旦:四唱
    千军待旦传刁斗
    万国朝元拜冕旒
    5、鹤膝格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五字。所谓五唱也。例如
    重、九:五唱
    要为卷土重来计
    谁赞勤王九合功
    6、凫胫格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六字。所谓六唱也。例如
    意、飞:六唱
    斜阳六伐鸦飞乱
    明月孤山鹤意痴
    7、雁足格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七字。所谓七唱也。例如
    鹤梅:七唱
    隐现云端千岁鹤
    横斜竹外一枝梅
    8、魁斗格即将两题字任意分嵌于第一字及第十四字。例如
    黄花:魁斗格
    花门积雪千山白
    大漠飞沙一月黄
    9、蝉联格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七字及第八宇。例如
    蝉唱:蝉联格
    花落后庭商女唱
    蝉鸣西陆楚囚吟
    10、辘轳格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一字及第九字。或第三字及第九字,以此类推。例如
    莲露:辘轳格
    乍垂莲瓣移香步
    微露瓠犀发妙香
    11、比翼格即将两题字任意对嵌于钟联中。等于一唱至七唱。例如
    散书:比翼格}
    杜房并驾中书省
    金宋相持大散关
    12、汤网格即将三个题字。任意分嵌于两句之首末。而成网开一面之局。例如
    天安、云:汤网格
    天末楼台横北固
    云中城阙望西安
    13、云泥格即将题字分嵌于两句中。但不得相对。例如
    云泥:云泥格
    青云直上鹏程路
    华屋偏多燕垒泥
    14、晦明格即一句明点题字,一句暗写题字。例如
    红豆:晦明格
    双肿如豆讥文士
    一口含樱画美人
    15、鼎峙格将三个题字分嵌于第1字第7字第11字。或分嵌于第4字第8字第14字。成鼎峙之格。例如
    天中节:鼎峙格
    穷阴杀节霜铺地
    中夜清寒月满天
    16、碎锦格亦称鸿爪格。即将题字分嵌于钟联中不得相连。例如
    张陈:碎锦格
    满几陈编三寸烛
    半肩行李一张琴
    17、双钩格即将四个题字对嵌于钟联中。例如
    南北高丽:双钩格
    丽水逆流环陇北
    高邮名县着淮南
    18、四皓格碎锦格之一种。题字不得相连。例如
    海角钟声
    海城画角严兵卫
    山阁诗钟集友声
    19、五杂俎碎锦格之一种。题字不得相连。例如
    清泉石上流
    溪边瘦石多清籁
    岩上飞泉少浊流
    20、六逸格碎锦格之一种。惟题字可以相连。例如
    杏花春雨江南:得连二字。
    雨后寻春桃叶渡
    江南沽酒杏花村
    21、七贤格碎锦格之一种。题字可以相连。例如
    发无可白方为老:得连二字。
    无眠可到东方白
    有发都为老境苍
    22、八龙格碎锦格之一种。题字可以相连。例如
   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:得连三字。
    小桥画舫摇明月
    华屋芳林度碧阴
    23、九老格碎锦格之一种。题字可以相连。例如
   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:得连四字。
    水流孤塞千声雁
    村绕寒林万点鸦

TOP

又来查东西了,查完了,等下会再来。:)

TOP

呵呵,
希望明年可以看到大家的一百首新词。

TOP

俺给把标题修改了下,区域固顶了。:)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