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涯诗话

天涯诗话

陈希圣的博客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bd47ddf01000ax1.html

中国文学网http://www.literature.org.cn/Article.asp?ID=242


序   言

  《毛诗大序》云:“诗者,志之所之也。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。情动于中而形于言,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;嗟叹之不足,故咏歌之;咏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”余读王观堂《人间词话》,至“凡大家之作,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,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。其辞脱口而出,无矫揉妆束之态。以其所见者真,所知者深也。诗词皆然。”心窃喜之,因作《天涯诗话》。诗曰: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词云: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

陈希圣
初稿零二年十二月写于三亚
零四、五、七年增删

  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。帝力与我何有哉?”直是后世无政府主义之鼻祖,施蒂纳、巴枯宁闻此,将谓“诗云:‘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’夫子之谓也。夫子言之,于我心有戚戚焉。[1]”
注释:[1]【孟子•梁惠王上】。

  伯夷、叔齐义不食周粟,采薇而食之。及饿且死,作歌曰:“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矣。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矣。神农、虞、夏忽焉没兮,我安适归矣?于嗟徂兮,命之衰也!”遂饿死于首阳山[1]。天下归周,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[2],粟是周粟,薇亦周薇,何厚此而薄彼也?
注释:[1]【史记•伯夷叔齐列传】。[2]【诗经•小雅•北山】。

  诗三百,当推蒹葭为第一[1]。可谓振绝步于区中,结遐韵于尘外。

  注释:[1]【诗•秦风•蒹葭】。

  孔子删诗,首篇《关雎》[1]。孔子曰:“关雎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[2]”又曰: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”[3]。食色性也[4],彼宗教家、理学家视人欲为洪水猛兽何为哉?
注释:[1]【诗•周南•关雎】。[2]【论语•八佾第三】。[3]【礼记•礼运】。[4]【孟子•告子上】告子曰:“食、色,性也。”

  “无信人之言,人实诳汝。[1]”零四年余三十有一,方悟人间诸种宗教、哲学,多误苍生,源清流浊,况其源且非清者欤?无信人之言,人实诳汝。
注释:[1]【诗经•郑风•扬之水】。

  “今夕何夕兮?搴洲中流。今日何日兮?得与王子同舟。蒙羞被好兮,不訾诟耻。心几烦而不绝兮,得知王子。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说君兮君不知。[1]”高词迥映,如朗月之悬光;叠意回舒,若重岩之积秀[2]。
注释:[1]【越人歌】。[2]【晋书•列传第二十四】。

  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[1]”此不独是诗歌,与世推移,而不凝滞于物,亦千古之名通也。
注释:[1]【孺子歌】。

  “夫子何为者,栖栖一代中”[1]、“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”[2]。
孔子适郑,独立郭东门,郑人谓累累若丧家之狗,拘于匡,围于陈、蔡之野。孔子曰:“回,诗云:‘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。[3]’吾道非耶?吾何为于此?”颜回曰:“夫子之道至大,故天下莫能容。虽然,夫子推而行之,不容何病?不容然后见君子!夫道之不修也,是吾丑也。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,是有国者之丑也。不容何病?不容然后见君子!”孔子欣然而笑曰:“有是哉!颜氏之子!使尔多财,吾为尔宰。”[4]
鬼谷子曰:“事有不合者,圣人不为谋也。”[5]、“物有不可者,圣人不为之辞。[6]”知其不可而为之[7],将奈公何[8]!宜其累累若丧家之狗也。
注释:[1]李隆基【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】。[2]李白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】。[3]【诗•小雅•何草不黄】。[4]【史记•仲尼弟子列传】。[5]【鬼谷子•内楗第三】。[6] 鬼谷子【本经阴符七术•损悦法•灵蓍】。[7]【论语•宪问】。[8]【公无渡河】。

  屈子忧愁幽思而作《离骚》,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,一篇之中三致志焉[1]。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。”使屈子用事,秦能吞六国、一天下否?未可知也。而卒困于谗佞,沉于汩罗。夫天命诚难测,而神明不可知。悠悠苍天,曷其有极?[2]
注释:[1]【史记•屈原贾生列传】。[2]【诗•唐风•鸨羽】。

  诗品即人品,诗格即人格。屈子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[1]”杜工部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。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。[2]”恻隐之心有随在不可磨灭者,俨有老子救世之意,此其所以尤高者也。
注释:[1]屈原【离骚】。[2]杜甫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】。

十一

  项王垓下夜悲歌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[1]”高祖还乡,击筑自为歌: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。[2]”成者为王败者亡,其于人之方寸也如是哉!
注释:[1]【史记•项羽本纪】。[2]【史记•汉高祖本纪】。

十二

  “宣室求贤访逐臣,贾生才调更无伦。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[1]”余读贾生《服鸟赋》“通人大观兮,物无不可”、“澹乎若深渊之静,泛乎若不系之舟。”叹赏久之,将红尘万种,都视若浮云,又爽然自失矣。
注释:[1]李商隐【贾生】。

十三

 郑玄尝怒一婢,使人曳着泥中。须臾,复有一婢来,问曰:“胡为乎泥中?[1]”答曰:“薄言往愬,逢彼之怒。[2]”[3]何其太雅!
注释:[1]【诗•邶风•式微】。[2]【诗•邶风•柏舟】。[3]【世说新语•文学第四】。

十四

  曹孟德《步出夏门行》二首,最得风人深致。“水何澹澹”、“星汉灿烂”[1],零一年余在海南猴岛碧波湾,常夜泳于海,美景如诗,人生如梦。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[2]”千古令人琼壶敲尽缺[3]。
注释:[1]曹操【步出夏门行•其一】。[2]【步出夏门行•其四】。[3]【世说新语•豪爽第十三】,宋•周邦彦【清真集•浪淘沙慢】。

十五

  “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萁向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《世说新语》言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,王应声便为此诗,帝深有惭色[1]。此小说家杜撰,未足信也,文帝虽忌东阿王,岂骨肉对面仇雠,何面目示天下耶?
注释:[1]【世说新语•文学第四】。世传四句: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
十六

  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。[1]”以此入画,可得嵇叔夜之为人。此之谓晋人风度也。
注释:[1]魏、晋•嵇康【赠秀才从军】。

十七

  “振衣千仞岗,濯足万里流。[1]”高尚士也,直追宗悫之长风[2]。
注释:[1]晋•左思【咏史】。[2]宋(南朝)•宗悫。悫年少时,叔父炳问其志,悫曰:“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”

十八

  “明月照积雪,朔风劲且哀。[1]”、“倾耳无希声,在目浩已洁。[2]”咏雪句无逾此者。惟“软玉遮篱,湿银隐屐,踏碎梨花多少。[3]”可以媲美。
注释:[1] 晋、宋(南朝)•谢灵运【岁暮】。[2]晋、宋(南朝)•陶渊明【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】。[3]清•江昉【台城路•雪径】。

十九

  唐太宗征辽,过定州,一鬼吟诗曰:“我昔胜君昔,君今胜我今。荣华各异代,何用苦追寻?”鬼所立者,乃慕容垂之冢也。信乎?好事者为之乎?

二十

  神秀偈诗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——安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者乎?[1]
  慧能偈诗:“菩提本非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——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[2]”者也。
  释迦牟尼言:“一念清净烈焰成池,一念惊觉船登彼岸。”念头稍异,境界顿殊。神秀所谓“一念清净烈焰成池”者也,慧能所谓“一念惊觉船登彼岸”者也。
  群秃之为言也如是哉,孔子曰:“空空如也”[3]。
注释:[1]【楚辞•渔父】。[2]【金刚经】。[3]【论语•子罕第九】。

二十一

  诗有言主体,有言客体。以人为主体,则物为客体;以我为主体,则人物皆为客体;以心为主体,则身及万物为客体。入朝洛堤步月[1],只是写景,亦见其心之从容也,可谓主客一体,情景交融。
注释:[1]上官仪【入朝洛堤步月】。

二十二

  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: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[1]”此第一境也。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[2]”此第二境也。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只缘身在最高层。[3]”此第三境也。此等语皆非大诗人不能道,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诗,恐为王元诸公所不许也[4]。
注释:[1]王之涣【登鹳雀楼】。[2]元稹【离思】。[3]王安石【登飞来峰】。[4]效观堂先生云。

二十三

  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?[1]”此鹿门山人敝屣世务之寓言也,非其有无饥无渴、齐毁齐誉之性情,孰复问“花落知多少?”
注释:[1]孟浩然【春眠】。

二十四

  诗者,以气象胜,气象佳者自成名句,唐诗所以独绝者在此。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[1]”所以成千古绝唱者,气象胜也。
注释:[1]王维【使至塞上】。

二十五

  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[1]”余少时尝独自躬耕于山涧傍,当其时也,唯觉天壤茫茫,曾不知今生何生兮,今世何世,何尝识此意境?余,一贫农耳,彼摩诘者,贵人也。范子真不有言乎:“人之生譬如一树花,同发一枝,俱开一蒂,随风而堕,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,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。[2]”坠茵席之上者,摩诘是也;落粪溷之侧者,在下是也。世界则一也,所不同者,人心也,有亿万人心则此一世界遂化为亿万世界矣,余持不可知论。
注释:[1]王维【山居秋暝】。[2]南朝•梁•范缜。

二十六

  “木末芙蓉花,山中发红萼。涧户寂无人,纷纷开且落。[1]”百年人生于万古天地间如花开落,生且何欢,死又何苦?所谓“存亡去就,如九牛之一毛[2]”者也。
注释:[1]王维【辛夷坞】。[2]王维【与魏居士书】。

二十七

  “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[1]”
  “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[2]”
  “取次花丛懒回顾,半缘修道半缘君。[3]”——原来是个常顾花丛的。
  “落魄江湖载酒行,楚腰纤细掌中轻。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倖名。[4]”
  足见诗人雅好酒色。世人贪杯,便是酒鬼,诗人则称酒仙;世人好色,唤做淫虫,诗人则是风流。所好皆酒色也,何乃相去天壤耶?念此令人解颐。
注释:[1]李白【将进酒】。[2]杜甫【饮中八仙歌】。[3]元稹【离思】。[4]杜牧【遣怀】。

二十八

  “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[1]”吾昏不敏,久不明“落日故人情”之意,后读《千家诗》王相、晋升注释:“游子之意,如浮云之无定。而故人之情,则如落日之西沉,望之而不能见也。”乃茅塞顿开,故知解人正不易得。
注释:[1]李白【送友人】。

二十九

  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惟见长江天际流。[1]”别意恰似江水,更行更远还流。与“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[2]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注释:[1]李白【送孟浩然之广陵】。[2]岑参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】。

三十

  太白诗,浪漫奔放,至于义山,委婉幽微。唐代风流,安史乱后几绝,抑真有气运存乎其间者耶?

三十一

  黄鹤楼以崔颢题诗而名[1],寒山寺以张继《枫桥夜泊》而名,原来寻常一楼一寺也,因缘际会,得一佳作遂成名胜。滕王阁以文名,不以诗名,以其诗不过寻常应景之作也[2]。
注释:[1]崔颢【黄鹤楼】。[2]王勃【滕王阁】。

三十二

  “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。[1]”非“垂”不足以见平野之阔,非“涌”不足以见大江奔流。至矣,极矣,不可谓鬼斧神工,使鬼神为诗,不能办此也,神为之则劳神,鬼为之则伤鬼。胜出太白“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[2]”远矣。
注释:[1]杜甫【旅夜书怀】。[2]李白【渡荆门送别】。

三十三

  老杜登览诗,少壮时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[1]”老迈时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[2]”——“少壮几时奈老何,向来哀乐何其多。[3]”
少壮时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。[4]”气宇轩昂,豪情万丈。老迈时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呜呼,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”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。
  人世治乱无常,奈天命何?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[5]。
注释:[1]杜甫【望岳】。[2]杜甫【登高】。[3]杜甫【渼陂行】。[4]杜甫【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】。[5]辛弃疾【水龙吟•登建康赏心亭】。

三十四

  “五更鼓角声悲壮,三峡星河影动摇。[1]”主观之情,客观之景,交融无间。老杜云:“作诗用事,要如禅家语:水中着盐,饮水乃知盐味。”此句如盐水乎?
注释:[1]杜甫【阁夜】。【祢衡传】:挝《渔阳操》,声悲壮。【汉武故事】:星辰动摇,东方朔谓民劳之应。

三十五

  “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[1]”李鸿章曰:“古今雄伟非常之端,往往创于书生忧患之所得。”其斯之谓欤!
注释:[1]杜甫【登高】。

三十六

  老杜善用倒卷,“清秋幕府井梧寒,独宿江城蜡炬残。[1]”、“花近高楼伤客心,万方多难此登临。[2]”若言“万方多难此登临,花近高楼伤客心。”则为中材之作也。
注释:[1]杜甫【宿府】。[2]杜甫【登楼】。

三十七

  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极尽羁旅情怀,落寞不堪,乃客子之绝唱。余读欧阳文忠公《六一诗话》:“唐人有云:‘姑苏台下寒山寺,半夜钟声到客船。’说者亦云,句则佳矣,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!”不觉失笑,言之有理,三更打钟,岂不扰人清梦!

三十八

  戴叔伦云: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。”[1]
  曾剃头云:“诗之为道,各人门径不同,难执一己之成见以概论。[2]”旨哉,其言之也。
注释:[1]司空图【与极浦论诗书】引语。[2]【曾国潘家书】。

三十九

  “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。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[1]”野趣横生,乃独擅胜场。
  或以为托讽之诗,“独怜幽草涧边生”——惜君子不遇时也,“上有黄鹂深树鸣”——小人得志在位也,“春潮带雨晚来急”——时急将乱也,“野渡无人舟自横”——君子在野无人举用也。穿凿附会之辞,一笑。
注释:[1]韦应物【滁州西涧】。

四十

  谒浆崔护,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只今何处去?桃花依旧笑春风。[1]”不胜惆怅!当其时也,聚散难期,一场消黯。追往事,空惨愁颜。愁极,再三追思,赢得消魂无语。遣情伤,故人何在?万般方寸,但饮恨,脉脉同谁语?便忍把、从前欢会,陡顿翻成忧戚。佳人无消息,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[2]
注释:[1]崔护【题都城南庄】。[2]集柳永词。

四十一

  “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昔阳斜。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[1]”朱雀桥、乌衣巷,王、谢子弟裙裾风流之地安在哉?富何如?贵何如?回首百年都做了土[2]。富贵歌楼舞榭,凄凉废冢荒台。万般回首化尘埃,只有青山不改[3]。
注释:[1]刘禹锡【乌衣巷】。[2]元•张养浩【中吕•山坡羊】。[3]明•杨慎【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•总说•两江月】。

四十二

  盛唐气象,自由开放,乃催诗之温床。白乐天“移船相近邀相见”[1],全不避嫌,使生于宋明,礼教森严,岂无瓜田李下之嫌?诗之独盛于唐,良有以也。
注释:[1]白居易【琵琶行】。

四十三

  “欸乃一声山水绿”[1]、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[2],著一“绿”字而境界全出,犹画龙点睛也。
注释:[1]柳宗元【渔翁】。[2]王安石【泊船瓜洲】。

四十四

  柳子厚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[1]”最是清绝,后世无俦焉。东坡云:“静故了群动,空故纳万境。[2]”此之谓也。惟浪子班头“雪粉华,舞梨花,再不见烟村四五家,密洒堪图画,看疏林噪晚鸦。黄芦掩映清江下,斜揽着钓鱼艖。[3]”差堪比拟,然气象已不逮矣。两家都言雪景,如绘画家一用冷色调,一用暖色调。
注释:[1]柳宗元【江雪】。[2]苏轼【送参寥师】。[3]关汉卿【双调•大德歌•冬•六】。

四十五

  诗之最凄切者,莫若元微之“残灯无焰影幢幢,此夕闻君谪九江。垂死病中惊坐起,暗风吹雨入寒窗。[1]”
注释:[1]元稹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】。乐天云:“此句他人尚不可闻,况仆心哉!”

四十六

  “二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。[1]”
  张祜苦吟,妻孥每唤之,皆不应,曰:“吾方口吻生华,岂恤汝辈乎?”[2]
  李贺苦吟,其母忧之,谓:“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。”[3]
  “蟾蜍影里清吟苦,舴艋舟中白发生” 、“吟成五字词,用破一生心”[4]
  “吟安一个字,捻断数茎须。[5]”
  “句句夜深得,心从天外归。[6]”
  此皆牛鬼蛇神太甚乎!
注释:[1]贾岛【题诗后】。 [2]【唐才子传•张祜小传】。[3]李商隐【李长吉小传】。[4]方干【赠钱塘湖上唐处士】,【贻钱塘县骆明府】。[5]卢延让【苦吟】。[6]刘昭禹【风雪】。

四十七

  “劝君莫惜金缕衣,劝君惜取少年时。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。[1]”为息壤焉可乎!易曰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[2]”噫!可以妇人唱辞解圣人之意也。
注释:[1]杜秋娘【金缕衣】。[2]【易•乾】。

四十八

  “天若有情天亦老。[1]”老子曰: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[2]”不仁,天也;仁,伪也。“天长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[3]”不自生,故无情也。夫天,物也,无私无欲,不与人之善恶是非,亦不与人感应、合一。其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[4]。不然,则与人同朽矣。君子明乎此,乃可以“不怨天,不尤人[5]”。
注释:[1]李贺【金铜仙人辞汉歌】。[2]【老子•第五章】。[3]【老子•第七章】。[4]【荀子•天论】: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[5]【论语•宪问第十四】。

四十九

  杜紫微“落魄江湖载酒行,楚腰纤细掌中轻。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倖名。”其人之轻薄无行,跃然纸墨间。

五十

  “残星几点雁横塞,长笛一声人倚楼[1]”乃主人翁之显现,“曲终人不见,江上数峰青[2]”乃主人翁之隐现。“鬼谣十字”,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烟波漂缈间,钱公乃“且夫水之积也厚,则其负大舟也有力”者也[3]。
注释:[1]赵嘏【长安秋望】。[2]钱起【湘灵鼓瑟】。[3]【庄子•秋水】:且夫水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舟也无力。

五十一

  “于今腐草无萤火,终古垂杨有暮鸦。[1]”炀帝聚萤作乐,开河巡游,生前侈纵,死后荒凉。“小怜玉体横陈夜,已报周师入晋阳。[2]”敌师破城之夜,犹自美人玉体横陈,险极艳极,不堪卒读。
注释:[1]李商隐【隋宫】。[2]李商隐【北齐二首】之一。

五十二

  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[1]”犹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[2]。[3]
注释:[1]宋•林逋【山园小梅】。[2]【晋书•郤诜传】。[3] 明•李日华【紫桃轩杂缀•卷四】:江为(南唐)诗“竹影横斜水清浅,桂香浮动月黄昏。”

五十三

  “陶尽门前土,屋上无片瓦。十指不沾泥,鳞鳞居大厦。[1]”、“昨日入城市,归来泪满巾。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。[2]”一平淡,一愤激。
  “赤日炎炎似火烧,野田禾稻半枯焦。农夫心内如汤煮,公子王孙把扇摇。[3]”寓愤激于平淡。
  与“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。[4]”一脉相承。
注释:[1]宋•梅尧臣【陶者】。[2]宋•张俞【蚕妇】。[3]【水浒传•第十五回】。[4]【诗•魏风•伐檀】。

五十四

  乌台诗案[1],乃“众女嫉余之娥眉兮,谣诼谓余以善淫[2]”者也。
注释:[1]苏辙云:“东坡何罪,独以名太高。”[2]【离骚】。

五十五

  “安得大千复浑沌,免教造物生精灵。[1]”金末战乱,生灵涂炭,丘真人不能以手援天下,重有慨焉。未省造物未生之先,精灵尽死之后,作何世界?
注释:[1]金、元•丘处机。

五十六

  “应怜屐齿印苍苔,十扣柴扉九不开。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[1]”虽访友不值,亦别有一番情致。后人乃谓淫妇偷汉曰红杏出墙,走尽偏峰。叶公九泉有知,应是啼笑皆非。
注释:[1]宋•叶绍翁【游园不值】。

五十七

  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[1]”惟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。[2]”差足继武。史迁曰:“人固有一死,死有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[3]”二公之死,固重于泰山。
注释:[1]宋•文天祥【过零丁洋】。[2]清•谭嗣同【狱中题壁】。[3]司马迁【报任少卿书】。

五十八

  “我家洗砚池边树,朵朵花开淡墨痕。不要人夸好颜色,只留清气满乾坤。[1]”
  “千锤万炼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[2]”
  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[3]”
  士君子可以此砥砺名节。
注释:[1]元•王冕【墨梅】。[2]明•于谦【石灰吟】。[3]清•郑燮【题竹石画】。

五十九

  宁陵先生曰:“诗家无拘鄙之气,然令人放旷。[1]”余则以为不然,学者胸怀宇宙,心中自有一主人翁惺惺不动,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,麋鹿奔于左而目不瞬,取精去芜,以畜内美、重修能[2],太白诗云: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。[3]”放旷之至也,而我心定而静,静而安[4],虽诵诗万首,焉能放旷我心哉!
注释:[1]明•吕坤【呻吟语•词章】。[2]【离骚】。[3]李白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】。[4]子思【大学】。

六十

  “冲冠一怒为红颜。[1]”历史决于一伎,自中国而影响全球,唯物史观可以休矣。
注释:[1]明、清•吴伟业【圆圆曲】。

六十一

  “寒潭度鹤影,冷月葬花魂。[1]”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[2],其能久乎?余不忍闻也。
注释:[1]【红楼梦•第七十六回】:史湘云联句:“寒潭度鹤影”,林黛玉联句:“冷月葬花魂”。[2]宋•李清照【声声慢】。

六十二

  曾剃头曰:“自古圣贤豪杰,文人才士,其志事不同,而其豁达光明之胸,大略相同。以诗言之,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,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。[1]”大诗人也者,虽未若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,亦足以益人胸襟者也。
注释:[1]【曾国潘家书】。

六十三

  于右任之将终也,慷慨悲歌曰:“葬我高山之上兮,望我大陆,大陆不可见兮,惟有恸哭!葬我高山之上兮,望我故乡,故乡不可见兮,永志不忘。天苍苍,野茫茫,山之上,国有殇。”台人悯之,为立头像于高山之巅,遥望大陆。“鸟飞返故乡兮,狐死必首丘。[2]”呜呼!余助于公悲哀。
注释:[1]【离骚】。
作者简介:陈希圣,财务学者,著作《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》、《财务分析学》,《财会信报》专访http://www.atimes.com.cn/news.asp?NewsId=2842